原载于《农村青年》杂志2024年第5期
文 / 李绍倜
走进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刘家村:和美乡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特色凸显......近年来,刘家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许大光的带领下,用“促产业升级、促环境改善、促帮扶暖心”的“三促”行动,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走出一条产业兴、环境美的致富路。
2023年夏,刘家村举办家畜饲养员培训班,农科站讲师传授牛猪正确养法,全村受益农户达200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许大光科技兴村有妙方。三年前,许大光当选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刘家村党支部书记,他说:“保护好黑土地是维护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用科技振兴为农业发展蓄能。”
2013年,许大光注册了农安县大光家庭农场(以下简称:大光农场)。农场自成立以来,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但由于秸秆离田过度翻耕旋耕,地表长期裸露造成水土流失冲刷、土壤退化。大光农场“六措并举”(增面积、建粮田、推技术、用良种、防旱涝、强农机)实施粮食增产措施,促进黑土地保护提档升级。
“宽窄行免耕播种这个技术太好了,不仅让我们学习了科技种田的本领,还增加了收入。”村民说道。为了让农民提升技能,许大光特意从市、县请来农科专家为群众讲解推广宽窄行免耕播种技术。该技术模式优势颇多: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促进玉米苗期的发育与生长;宽行窄行隔年交替种植,实现休耕;精准条耕的增产途径为条带浅旋,解决了秸秆覆盖量大造成的播种质量差,出苗率低和生长缓慢等问题,具有实现高产、作业成本降低等优点。一次作业可完成深松、旋耕、种床整形、镇压等功能,构建高质量的种床。此模式与农民传统耕作习惯完美衔接,满足农民对苗带工作的需求,又解决了秸秆不焚烧秸秆量大种地难的问题。机具仅对播种带进行浅旋,对比传统耕作降低一半成本费用,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是春季保墒保苗的关键。
据统计,去年秋收,大光农场因为采用新技术,实现一亩地平均增产粮食200—300斤,大光农场也因新技术的推广连续被省里评为省级家庭农场。
“自从有了羊肚菌采摘,春耕变春收。”村民笑道。为了发展田园经济,开拓村民增收渠道,许大光特意聘请吉林省知名食用菌专家矫长顺,为村民建20栋羊肚菌、灵芝菇的采摘观光一体化暖棚,帮助村民搞好多种经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村里的集体经济实力也得到显著增强;刘家村由镇后进村跃居全镇前三名。
生态保护抓建设,为宜居宜业绘就“新画卷”。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同时,许大光还重视乡村宜居宜业建设。他多方协调,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3年来,修建了村道路6000延长米;修复水毁工程截沟5条;顺水沟7条;条田沟500条;总共2万延长米,提升了低洼地块抗灾能力。
“补短板、提颜值”,在许大光的带领下,乡村建设行动让刘家村更宜居宜业。村民合作社入社会员600多人。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口碑加上高效的运作,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先进合作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许大光(中)慰问帮扶困难户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许大光牢记这句话的精神,注重发展村公益事业,持续开展帮贫扶弱。他的农机队每年为50余户贫困户免费播种、免费提供良种、免费收割。
许大光还联合村里其他党员干部,针对包保的困难户主动上门真情服务送温暖。他一心为民的事迹受到村民的称赞和组织的肯定,获得了多项殊荣,被评为农安县优秀人才、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推举为长春市人大代表。在荣誉面前,许大光说:“成绩和荣誉只能说明我的过去。今后,我要更加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担当和决心,为家乡发展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