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定点帮扶资源县社岭村9年工作纪实
资源县中峰镇社岭村位于资源县南面,距资源县政府所在地26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62775亩,由社岭、蚂岭、岔岭、白竹洞、杨鸟江等12个自然村组成,全村现有村民小组17个,456户,1676人(脱贫户79户276人),党员61人。社岭村是国家“十三五”四类贫困村,海拔高、温度低、山林多、耕地少、分散广,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现在是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村。
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与社岭村“结亲”,建立定点帮扶结对关系。九年来,学校围绕组织、产业、教育、民生等方面聚力用劲,精准帮扶,通过实施“校领导挂点、二级单位包村、单位负责人动态帮扶”工作机制,助力社岭村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阔步迈向乡村振兴,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谱写了“真情帮扶助脱贫、校地携手促振兴”的壮美画卷。
学校多个党团组织与社岭村党支部、团支部对口结对共建
聚焦组织建设强功能
建立党建帮扶共建共创机制,遴选4个党支部、3学院党委、2个团支部、1个学院团委与社岭村党、团支部对口结对共建,扎实开展党员、团员进社区服务活动;连续选派4届4人次优秀干部挂任驻村第一书记,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领头雁”,帮助建强基层党建阵地;多次邀请党政干部和专家学者到村专题授课,实现高校人才到村指导服务;先后捐助党建工作经费50余万元。
捐助产业发展经费
聚焦产业兴旺蓄势能
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联合企业深耕高山冷水鱼养殖,引入资金100万元顺利建成集鱼苗培育、养殖、销售、休闲为一体的“社岭村高山冷水鱼高密度养殖基地”和“广西师范大学高山冷水鱼高密度养殖产学研基地”,年产值近200万元;投入帮扶资金(项目)(含无偿、有偿和物资折款)共计人民币400多万元;打造“点线面”结合的消费帮扶模式,推动全员全时全域消费帮扶,累计开展消费帮扶采购与销售土特产总额200多万元,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学校在社岭村挂牌多个实践基地与服务站
聚焦教育振兴增动能
面向学生开展“七彩假期”等爱心助学支教活动近10次,深入小学、村屯提供素质能力提升服务;面向致富带头人举办瑶绣传承、冷水鱼养殖、罗汉果种植等培训班10余次,群众创业增收信心不断增强;面向全体村民先后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教育帮扶活动20余次,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学校为社岭村捐助多批教育物资,先后建立广西师范大学留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乡村生态振兴共建基地、瑶族文化与教育科研教学实践基地、乡村振兴社会工作服务站、环境与资源科普科技服务站等。
学校无偿投入资金帮助社岭村修建基础设施50余处
聚焦群众关切提效能
学校全力支持社岭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无偿投入资金230多万元为社岭村建设道路、桥梁、水渠等,累计修建基础设施50余处,助力全村4大片区17个生产队实现“户户通”硬化路,“泥泞路”“塌方路”成了群众的“安全路”“幸福路”;组织校医院赴村开展“组团式”义诊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学校师生到村累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70余次,帮助村民800余人次。
近年来,秀美社岭村在“党建+”工程引领下,按照“生态立村、项目强村、产业富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持续奋斗,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强村富民的特色“新路子”。截至目前,社岭村入股村级集体经济项目8项,入股资金总额554万元,2024年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27.38万元。
广西师范大学派驻资源县社岭村第一书记代猛表示,下一步,社岭村“两委”干部联合驻村工作队将立足天然竹林资源富集优势,以一产竹林培育技术提升(低产低效竹林改造)为基础,以二产高山竹笋精深加工为突破口,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聚力创新“资产收益”和“联农益农”模式,奋力建设资源县最大的生态有机竹笋培育基地、高山竹笋加工示范基地、绿色生态竹产品生产基地。(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