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是林草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林草局日前发布,2022年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8.04万亿元,木本油料、林下经济、花卉、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绿色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培育了经济林、木竹材加工、生态旅游等三个年产值超过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实现1883亿美元。
林下经济已成为山区林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了重要贡献。业内人士表示,推进产业生态化需要社会各项资源的整合再分配,也需要立足自然禀赋、顺应自然本色,寻找产业优势和致富途径。林下经济作为一项生态富民产业,在充分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利用林荫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产业,能有效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增加林业附加值,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稳固双赢,助力乡村振兴。
林下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21年,林下经济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要求,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9月,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将林下经济列入林草产业新业态重点项目,要求优化林下经济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1月,国家林草局发布《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25年)》,立足新发展阶段,明确了今后10年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布局。《指南》提出,到2030年,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总面积达7亿亩,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3万亿元;从林地利用范围、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区域布局等方面明确了全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布局;提出了积极推广林下中药材产业、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科学引导林下养殖产业、有序发展林下采集产业、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等重点领域;确定了加强林下经济品牌建设、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市场营销流通体系构建、深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等主要任务。
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万亿元,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林草产品国际贸易强国地位初步确立。
重构经济林发展新格局。国家林草局组织开展全国经济林调查统计,编写《全国经济林产业发展指南(2021—2030年)》和核桃、油橄榄、板栗、柿、枣等发展指南。
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是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规范有序推进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动态管理。2013年至2019年,国家林草局先后认定发布了四批、共526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吸纳就业超过720万人,总产值近1300亿元,从业林农年均收入1.33万元。在国家林草局指导下,各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创建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不断发挥以点带面、典型引路作用,充分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活力。
多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林草主管部门持续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支持。
河南省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全省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932万亩,年综合产值834亿元。全省以实施林长制为契机,把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作为“两山”转化重要措施,纳入林长制目标考评体系,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系列政策文件;甘肃陇南市多措并举推动核桃、花椒、油橄榄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全市以油橄榄、花椒、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面积达806万亩,年产量近20万吨,年产值近100亿元。制定《陇南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3)》《陇南市油橄榄(核桃、花椒)产业链建设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核桃、花椒、油橄榄生产、加工、经营全产业链发展机制;福建南平探索林下空间流转机制,依托“森林生态银行”,创新林下空间流转机制,积极破解林下经济经营主体非林权证持有者无法在经营过程中获得信贷支持的难题,推动实现“不砍树也致富”;浙江衢州衢江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衢江区以“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为抓手,探索“土地共用、生产共管、效益共享”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引导林农采取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的林下经济项目,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农企合作方式,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50余家,邀请网红直播带货,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林下经济美了“生态”富了“口袋”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价值、不断增值,全国各地依托特色优势资源,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陕西汉中市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扎实做好“守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持续增厚秦巴绿色生态本底,加快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改造提升核桃、板栗等特色经济林4.1万亩;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改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林下空间,构建多元经营模式,创新推广“林+林+藤+草+菌”等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立体经济”,促进生态公益林提质增效;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大力实施复合经营、基地带动、品牌培育等行动,林下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推进油茶低改,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深化和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合作,积极探索“林菌”经营模式,实现油茶产业发展与林下经济发展完美融合,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当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已达6888万亩,茶油产量达90万吨,占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量的8%,总产值1920亿元,为保障我国粮油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完成油茶新增种植200万亩、改造400万亩,茶油年产量突破100万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贡献。今年1月,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在2023—2025年完成新增油茶种植1917万亩、改造低产林1275.9万亩,确保到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达到200万吨。
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到林下旅游,林下康养,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把生态作为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林下经济已成为拉动林业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推广林下创意农业模式,发展林菜、林花、林蜂、林苗、林茶、林药、林菌、林菜、林花、林蜂、林苗、林茶、林禽、林畜、林果、林鱼、林蛙、林粮、林游等多种经营模式,树上种仙草,树下可淘金,为农民打造多样化丰收场景,绿水青山生态价值得到有力提升。
“随着科技强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的深入推进,林下经济正在以特有的优势进入高速、全面的发展机遇期,可以说林下经济食品发展正当时。”业内人士表示,林地增值、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昔日杂草丛生的林下空间成了一个个优美的立体丰收场景。林下经济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平衡,走出了一条既保生态、又鼓钱袋的生态脱贫,绿色发展之路。
以“智”促“质”推动林下经济
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产品的需求已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转变。当下,林下经济产品种类复杂,种植模式多样,生产地域差异明显,消费者的困扰是如何优选到真实、可靠的优质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中央1号文件两次作出明确部署,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这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起、主导和推动的国家工程。据了解,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完成了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定流程业务闭环,目前已认定了多家企业,很多都是位于山区林区的中小微企业,涉及山核桃油、蓝莓干、蜂蜜、茶油、菌菇、笋干等产品,帮助企业在多个销售渠道上做推广,降低企业宣传成本,促进产品销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就业、助力脱贫增收。
“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对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战略意义。”原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封加平认为,通过建立认定不收费、质量追溯管理、产品量产和保险赔付四种新机制,可以保障森标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生态产品,这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现实有效的途径。
作为森标工程运营服务商,成立于2018 年的北京森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标科技”),致力于应用信息技术赋能林业产业,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单位的重要合作伙伴,其下属公司中林森标(北京)林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林森标”)是森标工程的运营机构。
森标科技团队与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定管理委员会一起,着眼于国家发展前行的趋势要求,潜心深耕“森标工程”领域,以“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标准引领、科技赋能”为核心理念和切入点,通过高标准、低成本的有效过程管控,鼓励企业生产无检出农药残留、无检出抗生素、无检出激素、无重金属污染的“四无”森标产品,同时通过运用区块链、智能化视频监控及物联网技术等技术优势,认定环节不收费、现场审核员只对平台负责、产品可量产、标签防伪、鼓励举报和不合格产品可赔付等机制优势,让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绿色、健康、安全好产品。
2021年,网络热播综艺节目《五十公里桃花坞》近1亿的播放量带火了节目拍摄地——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的梯子峪村。这个一夜成名的梯子峪村,也正是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在北京地区的首个示范基地。村里参与基地工作的人说:“先进的技术并没有直接颠覆我们生产方面的认知,而是让我们学会如何利用物联网数据和应用去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提高果园质量,并及时注意风险。”
森标科技致力于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通过完整串联“森林生态标志产品”标准体系,依托“森标工程数据管理平台”,打造了一批基于良好生态环境的种植养殖基地,并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及云计算技术,为种植养殖基地提供作业的标准化管理,以地理位置轨迹数据,视频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种养殖过程数据、流通批次数据这五类数据为重点,打造“可视、可管、可控”的数字大脑,提升基地管理能力及产品品质。未来五年,森标科技的目标是累计建立标准化基地3000个、平台交易额累计达100亿元、自营森标产品销售收入累计不低于10亿元、形成健全的数据服务体系,为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林业产业绿色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张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