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调研组
2022年8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一年一度的“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一开打,就以其激烈的赛况、热情的观众和热烈的现场氛围,迅速火爆出圈,网友们亲切地称其为“村BA”。2023年5月,在距台盘村100余公里的榕江县,全名为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村超”,以与“村BA”相似的办赛风格,广受关注、走红全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点赞“村超”活力四射,“村超”、“村BA”也被媒体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一窗口,我们可以看见中国式现代化在一地一域的生动实践,看见火热赛事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为更好了解“村超”、“村BA”的故事,贵州省委宣传部赴榕江县、台江县开展专题调研,和参与见证“村超”、“村BA”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感受活力所在,探寻出圈密码,挖掘经验启示。
一、火热,不只在赛场
走进“村超”、“村BA”现场,仿佛踏入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欢乐世界。观众席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欢呼声与加油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激荡人心;球场上,球员们全力奔跑、挥汗如雨,每一次进攻、每一次防守都充满了为热爱而拼搏的执着与激情;中场休息时间,民族歌舞表演轮番登场,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与此同时,赛事直播让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屏幕与现场观众一同感受比赛的激情,大家纷纷转发、关注、评论、点赞……满场的欢乐、满屏的喝彩,生动呈现着“村超”、“村BA”赛事之火热、文化之多彩、市场之繁荣、快乐之纯粹。
火热的赛事。2023年3月25日至27日,“村BA”总决赛在台盘村举行。据当地干部介绍,全村人口不到1200人的台盘村,因“村BA”带来的热度,短短几天内涌入2万余人。有媒体描述现场时写道:“看台四周全是人,层叠不休,毫无空隙,人群里还有不少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在榕江,一场开在小县城的足球比赛“村超”,经常能吸引近5万名观众到场观看,媒体拍摄的图片几乎都以人山人海、座无虚席等词语作为注脚。一位从贵阳自驾而来的球迷表示,他们一家老小十几口人都热爱足球,“这次专门过来就是为了看‘村超’,来感受这个氛围”。还有一位来自江西的球迷说:“之前错过了‘村BA’,这次的‘村超’可不能再错过了。”网络上,数以亿计的网友涌进直播间,目睹来自大山深处火热赛事的风采。数据显示,“村超”、“村BA”网络总点击量已超千亿次,成为全国知名的体育IP。不仅在国内,“村超”、“村BA”还受到不少境外知名媒体的持续关注,火出了国门。欧洲金球奖得主、英格兰传奇球星迈克尔·欧文录制视频,为“村超”点赞。世界足球先生、巴西足坛名宿卡卡现身 “村超”球场,参加2024“逐梦”冠军公益赛并与球迷互动,全场一片沸腾。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迈阿密热火队球员吉米·巴特勒戴上精致的苗族银项圈走进“村BA”球场,用苗语向现场观众问好,“村BA”与NBA“梦幻联动”,引发热潮。
2024年3月22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以“活力四射·迎‘篮’而上”为主题的“村BA”球王争霸赛拉开战幕。图为当日湖南梅山战神队和甘肃雪域先锋队交流比赛精彩瞬间。
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龙军/摄
多彩的民俗。“村超”、“村BA”既是一场球员和球迷的大联欢,也是一次多民族同胞的大聚会,更是一台民族文化的盛宴和精神文明的大餐。赛场内外,所见皆是一张张朴实真诚、自信可爱的笑脸,到处有身着民族服饰的各族同胞。2023年,历时78天的“村超”赛事,98场比赛带来了126场民族文化表演。“村BA”赛场上,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非遗展示、歌舞表演,以啦啦队、中场秀等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满场欢呼。如清泉般动听的侗族大歌、高亢嘹亮的苗族飞歌、曼妙多姿的苗族芦笙舞和盛装踩鼓舞等轮番登场,与现场数万观众一起互动,将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当地党员干部因势利导、因俗而治,鼓励和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赛事各项活动,创新开展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工作,文明观赛、志愿服务、有序离场、平价待客等行为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多个球场、少个赌场,多场球赛、少场酒席,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展现了亲善乡邻、守望相助、诚实守信的新时代农村新风尚、农民新风采。激情的现代体育运动与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完美融合,群众性体育活动与基层精神文明创建交相辉映,“最炫民族风”和“文明乡风”劲吹赛场内外。
活跃的市场。调研组走访“村超”和“村BA”赛场周边商户了解到,有餐馆一天卖完两头牛、有小吃摊一天狂卖2000碗卷粉、宾馆一房难求、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借助“村超”、“村BA”带来的巨大流量,当地以赛促宣、以赛促健、以赛促文、以赛促旅、以赛促销,农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服务业持续升温。在“村超”系列赛事的带动下,2023年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7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全县新增经营主体2764户,其中餐饮业主体216户、住宿业主体113户、娱乐业主体23户;带动夜间消费4.48亿元,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6.26亿元。受“村BA”系列赛事助推,2023年台江县累计接待游客6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70%;“村BA”主题的文创餐厅、茶饮店、宾馆等拔地而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赛事的火爆还带动一批农民、返乡务工人员通过直播赛事成为网红。榕江县三江水族乡脚车村的“90后”小伙唐胜忠,就是被“村超”吸引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他,“村超”火爆出圈后决定回乡发展,如今已成为一名全网粉丝超200万的网络带货达人,也拥有了“贵州村超推荐官”的新身份。在榕江、台江,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增收致富之路呈现新景象。
纯粹的快乐。在与榕江、台江两地群众交流中,调研组最深切的感受是,他们对篮球和足球的热爱刻进了骨子里。台江县有“逢节必比赛、比赛先篮球”的惯例,“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在台盘村已举办了数十年。台盘村李光发老人回忆:“以前没有篮球,大家就用自制的棉花球,投向用竹子编成的篮球圈,自娱自乐。”不到40万人口的榕江县,群众性足球运动已有80余年历史,群众基础深厚,注册球员超过1200人。赛事火爆虽然带来了商业上的无限想象空间,但当地群众早已形成不能让赛事本身商业化的共识。对他们来说,纯粹的快乐更重要。在“村超”、“村BA”赛场上,我们看到不惑之年的大叔、十三四岁的少年都竭尽全力拼抢;助威的观众里,有五六岁的小孩,也有六七十岁、穿着民族传统服饰的大爷大妈,甚至耄耋之年的老人。在大家眼里,“懂不懂球不重要,能共享快乐最重要”。上万人的看台挤得满满当当,比赛从白天战到深夜,观众的欢呼与人浪呼应、激情与欢笑齐飞,这是体育带给每一个人的最纯粹的快乐。“就是热爱!”从站在沙坝上看父辈踢球的少年,到成为2023年“村超”“最佳守门员”,榕江县古州镇车江一村球员陈兴洋这样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踢足球能感染周围的人踊跃参与,享受快乐,就很幸福。”
二、其姓为“村”,其根也在“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民间自发组织、村民自发参与的乡村赛事,“村超”、“村BA”其姓为“村”,名副其实。从调研情况看,它们的火热出圈,是近年来贵州广大农村富起来、美起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充实起来的生动呈现,其根也在“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打下的坚实物质基础、传承千年生生不息的浓厚民间文化氛围、覆盖城乡的交通网和互联网造就的高效开放渠道、蕴藏在广大群众之中的无限创造力等,为“村超”、“村BA”的“盛大绽放”创造了环境、提供了条件。
从“千年之变”看物质之基。贵州曾经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新时代的贵州人民更加自信自强,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千年之变”。
“村超”、“村BA”既是一场球员和球迷的大联欢,也是一次多民族同胞的大聚会,更是一台民族文化的盛宴和精神文明的大餐。图为2024年4月27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超”现场的民族歌舞表演。
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李长华/摄
脱贫攻坚伟大胜利造就的历史巨变,在“村超”、“村BA”发祥地的榕江、台江得到了有力印证。2014年,两县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分别为3063元、2739元,到2023年,两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分别增加到14896元、15488元。数据的背后,是当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很多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世代以来饱受贫困威胁、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调研组走访过程中,许多村民感叹:“现在日子好了,天天像过年!”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且逐步富裕起来的乡亲们日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和经济实力参与到群众性文体活动中。台江县台盘村每年定期举办的吃新节,重点已从“吃”逐渐向“娱”转变,参与面广、娱乐性强的“村BA”则成为节日“压轴大戏”。榕江县持续加大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投入,很多村都有自己的足球队。“我们小时候没有足球场,只能光着脚丫踢野球。”感受着家乡的今昔对比,44岁的榕江县丰乐村村民伍水清非常感慨,“现在每个周末我都会去球场踢球。家乡条件好了,有了真正的球场,也给了我重拾青春、再战赛场的机会。”
从“百节之乡”看文化之源。贵州山多谷深、河流纵横,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千百年来,18个世居民族在这里“大杂居、小聚居”,代代相续、薪火相传,形成了“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成就了“多彩贵州”的文化特色,造就了“文化千岛”的美名。
“村超”、“村BA”所在地黔东南州享有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州内每年有各类民族节日近400个。流行于黔东南州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地的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深山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先后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展演。
民俗节庆等文化遗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及成果。党的二十大以来,随着“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如珍珠般散落在贵州各地的民俗节庆等文化遗产更加光彩焕发。在此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村超”、“村BA”,自然而然地富含了文化基因。很多现场观众坦言,“与其说是到场观看比赛,不如说是受到文化吸引而来的”。广东游客陈先生向我们表示:“这里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正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宝贝,赋予了群众性体育活动以文化意韵,也为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源泉。
从“万桥飞架”看开放之力。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交通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贵州高举开放旗帜,以大交通引领大开放,逢山开隧、遇水架桥,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铁、机场等交通建设大踏步发展,全省交通格局、开放格局实现历史性重塑。
跨越千山万水的“万桥飞架”,让黔东南州从原来的“偏居一隅”一跃成为“开放通衢”。黄平机场、黎平机场建成运营,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穿境而过,当地对外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开放格局焕然一新。从台江县台盘村出发,10分钟可上高速公路、半小时可抵达高铁车站。曾在交通区位上被“边缘化”的榕江县,先后迎来了厦蓉、荔榕、剑榕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铁榕江站建成投入使用,逐步成为贵州通往珠三角的“桥头堡”。
路通百业兴。“村超”、“村BA”之所以在线下线上产生巨大流量,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和互联网在乡村的广泛普及。“村超”球场周边500米范围内就有现代化大桥3座。通往“村BA”所在地台盘村的乡村道路平坦宽敞,车辆往来穿梭,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公路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互联网支撑下,当地群众开放意识进一步增强,纷纷自发拍摄转发“村超”、“村BA”火热场面、精彩瞬间、感人画面,为两项比赛出圈提供了助推力。据不完全统计,有10万余名球迷群众自发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宣传“村超”,极大助推了赛事出圈。
从“勇闯新路”看创新之本。“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寄予的厚望。作为大山的儿女,贵州人民不乏山的倔强,更有冲出大山的闯劲。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全面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黔东南州拥有不少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为当地干部群众创新创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黔东南州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了不少探索。比如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新性、高融合性等特征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了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镇远古城等一批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并不断完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为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提供便利。而“村超”、“村BA”,也正是当地创新发展的鲜活案例。
“村超”、“村BA”的主角是村民,赛事发起、赛程安排、节目表演、奖励奖品等均是村民自发组织、自行实施,从球员到裁判员都是当地村民,大小事都由村民说了算,当地政府则专注于营造环境、保障服务,保证乡村赛事的原汁原味。“村超”、“村BA”出圈的过程,也是当地群众把风行的体育运动与独有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融合创新的过程;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放手让全民参与、让群众当主角的过程;是自觉强化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融合传播、广泛提升传播力影响力的过程。
三、小赛事蕴含大道理
“村超”、“村BA”所展现的一幅幅活力满满、热气腾腾、其乐融融的人民幸福生活图景,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在贵州的落地开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彩缩影。把握好、总结好“村超”、“村BA”火爆出圈的经验,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启示意义。
在“村超”系列赛事的带动下,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游客前往观赛游玩,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文创、农特产品等行业的发展。图为2023年6月30日,村民在“村超”赛场旁的文创摊位展示民族服饰。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村超”、“村BA”看似是“一夜爆红”,实则是立足当地悠久的运动传统、多彩的民族文化、淳朴的乡俗民风等资源禀赋和深厚底蕴,因地制宜、久久为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结出的硕果。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和国情出发,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对于各地区来说,资源禀赋、风土人情千差万别,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实际,探索既有本地扎实基础、又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发展之路,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持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有物质极大丰富,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物质支撑。“村超”、“村BA”的火爆出圈,发生在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之后,发生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速铁路飞驰而过、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苗乡侗寨。实践表明: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物质保障,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从主要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物质基础,以发展实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村超”、“村BA”火爆出圈,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结果,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结果。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深耕文化沃土,筑牢精神堤坝,增强文化自信,切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
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充分激发群众智慧和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村超”、“村BA”贯穿群众首创精神,让群众唱主角,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全民参与共创共建,充分尊重人民主体、人民主创、人民主推。地方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做幕后英雄、为人民服务,促进群众不竭的创新创造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发挥的作用,激励引导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